2009年1月21日 星期三

花錢的一門學問

花錢的一門學問

我待在台灣蠻久的一個學期 (2月3日到7月18日) ﹐我不但學到很多生字﹐而且也學到一個蠻有趣的教訓。像一位經歷過大蕭條時代的人一樣節省﹐我在美國會很小心地花錢。這跟幽默無關﹐在美國花錢的方法屬於一種自然發展的步驟(價錢越大思考的時間越多﹐但程序都是固定的)。

第1步: 我每次看到我想買的東西﹐ 就會馬上拿出皮包

第2步: 然後我會停止下來﹐想一下有沒有什麼其它地方賣得比較便宜

第3步: 接下來我會盤算一下時間與路程 (油價這麼貴﹐一定要包括)。如果想到一個比較便宜的地方﹐但距離太遠﹐吃的汽油太多及另外某個理由(搞不好外面的溫度又悶又熱…)﹐就算其它地方賣得比較便宜﹐我不一定會去別的地方買。

第4步: 這種「階段」可能算有點複雜。如果決定買不買的時間超過兩分鐘﹐大概代表我思考的因素很多。薪水高不高與工作地方遠不遠還有工作累不累﹐以及其它對於工作有關係的因素﹐都會影響我分析面前東西價值的結果。例如說﹐有一天我餓的時候去Subway買一12吋(別懷疑我有沒有辦法吃得下﹐我每次都這樣…)鮪魚口味的三明治﹐再加上套餐的代價(三片美味的巧克力餅乾和一大杯的清涼雪碧!)。假設價錢一共是$7.20美金. 那麼﹐假設我每小時的收入是$8.00, 加上我每次要上班來回開車的時間…到最後﹐我可能會想要把那些錢省下.

還有更多的事﹐但目的就是基本上解釋一下.

那麼﹐在台灣呢…想法完全不一樣。我根本不了解台灣物價,把才剛領出來的一千塊大鈔,在半天左右的時間全部花掉﹐而我並沒有買什麼名牌衣服﹐也沒有買禮品類的東西…在台灣的這段時間,一直以來都是這樣使用我的金錢. 像這樣…我可以把上面的Subway例子,連接到我接下來的事例,其實假設這次的情況跟上述的差不多~但唯一的差別就是我在台灣﹐因此要用台幣來算。我看一下上面展示的東西慢慢地挑選我想要吃什麼。我想好﹐店員訴我總價﹐然後付錢。還記得上述說的4個步嗎? 在台灣花錢時﹐除了第一步之外﹐可以把全部的步驟丟掉。

這幾天,每當拿出皮包時,就會想起戶頭裡的赤字,讓我感到悲哀。 好懷念以前我的皮包偶爾會被厚厚的錢塞滿, 但最近我錢包消瘦不少, 提醒我沒有辦法吃大餐。。。這樣的情形 逼得我只好去點麥當勞的大麥克雞塊 不過這樣也別有一番風趣

1 則留言:

  1. 啊....
    怎麼沒去買個60塊台幣的便當之類的呢?

    回覆刪除